国家药监局公布4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其中3起涉及在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生产、销售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减肥药。相关案件出现“网红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身影,引发广泛关注,舆论关注司美格鲁肽原研厂家的回应,分析违规买卖的风险,围绕如何整治乱象建言献策。
9月19日,司美格鲁肽的原研药厂家诺和诺德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在中国获批且已经商业上市的司美格鲁肽产品为诺和泰,获批的适应证为成人2型糖尿病。在中国,诺和诺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方药的销售,仅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分销商进行合作。并未在任何网络平台(包括电商、社交平台等)销售诺和泰,也并未授权、委托任何第三方在网络平台销售该药。除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方药的销售及管理外,诺和诺德还将积极监控市场上销售或流通的潜在的假冒、侵权等非法药品的生产及销售行为,并积极支持政府监管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执法行动。——澎湃新闻,《诺和诺德回应违规网售司美格鲁肽:积极支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执法行动》
2024年7月以来,记者对国内电商平台销售的至少25款在包装上明确标示“GLP-1”或“GLP”“口服司美”的山寨司美格鲁肽进行调查,发现此类产品的共性是:植物成分为主,实际并不含GLP-1类似物;以保健品名义宣传减肥功效,但并未在我国注册或备案为保健食品;价格水分高。藤黄果、白芸豆、白桑叶、AKK菌等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是25款在售的GLP-1擦边产品的主要原料,减肥功效和安全性未经高质量、大范围的临床研究佐证。目前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并未上架复合司美格鲁肽相关药品,但医疗公司官网、在线复合药房皆可购买复合版本的司美格鲁肽。——南方周末,《“减肥神话”之下,山寨“司美格鲁肽”野蛮生长》
大量的假司美格鲁肽流入“黑医美”机构,以几倍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对此,诺和诺德表示,处方药的用法用量经过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和试验过程,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性。任何和疾病治疗相关的问题,请务必听从和按照医生的建议。国家药监局在公告中提示,从非正规渠道购买使用司美格鲁肽此类药品,或者购买使用未经批准(宣称含有类似成分)的相关产品,可能存在成分不明、计量不准、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毒性反应,威胁生命安全。不少医学专家都已指出,司美格鲁肽用于减肥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如果体重指数在27以下,只是因为对自己身材不满意,想更瘦一些的人群,不适合使用司美格鲁肽。——中国新闻网,《或危及生命!假司美格鲁肽销往“黑医美”》
从国家药监局公布的违法违规案例看,目前存在未经医生诊疗处方,可非正规渠道自行购买使用此类药品的情况。对使用者来说,这很冒险。一方面,用药者不属于适用人群或未经专业人士指导合理用药,会损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从非正规渠道购买使用此类药品,可能存在成分不明、计量不准、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不仅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毒性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经济日报》《“减肥神药”不可滥用》
在各种社交平台,如何购买和使用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减肥成为减肥人士热衷分享的话题。在网上药店,只需选中司美格鲁肽,填入名字、身份证、电话号码,选定病症“2型糖尿病”,几十秒内即可生成一张由外地某互联网医院医师开具的处方单。药品互联网经营为患者购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药品的滥用问题。业内提到,网红“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滥用问题突出,这背后既是普通人身材焦虑的体现,也折射出处方药管理混乱的现实。在互联网医院出现前,处方笺主要是在医院开具,患者凭借处方单来药店购药。随着医保改革以及卫生健康委对各大医院药占比的要求愈加严格,不少昂贵药品很难进入医院,医院释放处方到院外以解决急用或临床补缺。而互联网医院的兴起促进了处方跨区域线上流通。各个医疗机构的处方相互独立,每个医生的处方各有不同,互联网上处方更是来自全国各地,很难监管到位。——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被滥用的“减肥神药”,和那些疯狂追求“躺瘦”的人》
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康震表示,处方药的获取与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由具备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医疗机构或正规药店凭处方购买。若网络销售渠道的监管漏洞使得部分处方药轻易可得,会加大患者自行使用、滥用药物的风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看来,需加强对互联网医生的资质审核和管理,确保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资格,严格规范开方流程,对极速开方等行为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督。其次,建立严格的处方审核制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处方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查验,确保处方来源合法、合规。——21世纪经济报道,《处方药市场乱象未竟?监管加码,对“机构+个人”形成震慑效应》
未来,要有效遏制药品网络销售乱象,还需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技术手段,精准打击违法行为;电商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入驻商家资质,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及时下架违规药品信息;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学会辨别合法与非法药品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药品网络交易环境。——搜狐网,《非法药品网售乱象:巨额罚款、刑责追究与消费者警示》
转载分享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